汛期过后,如何补救受灾的水稻?

从今年6月开始,我国南方就正式进入汛期,自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地区就开启强降雨车轮战模式,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均属罕见。截至近期,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1.png

受强降雨影响,今年已有34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据应急管理部发布信息: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24省(区、市)2385.7万人次受灾,31人死亡失踪,203.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6万间房屋倒塌,1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43.9亿元。7月12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2.jpg

其中,水稻是这次洪灾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农作物,那么受灾的水稻该如何进行有效补救呢?

针对受灾程度的不同,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有效救灾,以减轻损失。

第一种是受灾严重且已经死亡绝收的,建议采取“早稻翻秋”或“双晚翻秋”方式及时补种,或者改种其它作物

第二种是受灾较轻,水退之后秧苗仍然存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自救措施来进行灾后补救。具体措施如下:

1

排水洗苗

洪水过后,及时排涝并洗苗,避免泥土覆在水稻叶片上。如果是烈日高温天气,注意采取分段排水,上午使水稻上部露出水面,下午再继续排干稻田积水,切忌一次性排干积水,以免引起生理性青枯。

3.jpg


2

适时开沟排水

稻田积水退后,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提高土壤含氧量,以促进新根的生长。

4.jpg


3

补肥防病虫害

涝后水稻营养吸收能力弱,应当及时进行根外追肥,洗苗后1~2天喷施一次叶面肥,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微量元素肥,同时混合施用生长调节剂,让秧苗快速恢复生长,提高抗逆能力。以上肥料和药剂选购时,务必认清品牌,劣质产品不但无效,而且可能使水稻错失恢复机会。

另外,涝害过后,水稻普遍发生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心腐病),所有涝后水稻都要及时选用优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如有机铜类杀菌剂进行防治。施药时注意用足水,喷匀喷到。病害发生严重时,5-7天后再用一次药。

当前时期常见虫害的防治: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选用三氟苯嘧啶、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酰胺、防治稻飞虱。

5.jpg

4

做好水层管理,及时补施肥料

涝后水稻心叶开始抽发后,田间应当进行干湿交替管理,合理排灌。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时补施磷钾肥,适当补充氮肥,保证水稻不脱肥,抗逆能力强,充分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作用,做到不减产、少减产。

6.jpg


联系我们
电话:

0551-65667688

传真:

0551-65667688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淮南北路与梅冲湖路交口东北侧

邮编:

231131


袁粮水稻微信公众号

袁粮水稻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