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 138.3 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 4.2 天。株高 121.5 厘米,穗长 26.6 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17.0 万穗,每穗总粒数 200.8 粒,结实率 83.1%,千粒重 24.3 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3.0、2.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 3 级,白叶枯病 5 级,褐飞虱 9 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 79.1%,整精米率 66.0%,粒长 6.6 毫米,长宽比 3.4,垩白度 0.9%,透明度 1 级,碱消值 6.7 级,胶稠度 74 毫米,直链淀粉含 量 16.8%,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标准二级。
栽培技术要点
一、播期及用种量
1、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选择4月初~5月中下旬播种。
2、用种量: 移栽、抛秧:建议 2.0-2.5斤/亩;直播、机插:建议3.0-3.5斤/亩。
二、科学施肥 早施分蘖肥,巧施壮苞肥
1、基肥
播种前1天结合整第二遍田施足底肥,一般是45%以上复合肥40公斤。
2、分蘖肥
移栽后5-7天或直播播种后20-25天左右追分蘖肥,分蘖肥可用5-7.5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
3、壮苞肥
孕穗壮苞肥是确保大粒大穗的重要一环。在播种后约62-65天左右,晒田复水后,田间出现葫芦叶或进入幼穗分化2-3期,这次施肥是关键,看苗施肥,叶色比较深绿,每亩可施钾肥10-15公斤;叶色较淡,在施钾肥的同时加入3-4公斤尿素或45%复合肥10公斤。漏水田或者沙性土壤,可少量多次追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水分管理
总的来说坚持十六字方针“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控苗搭架;足水孕穗,干湿壮籽。”
1、直播田秧苗现青至三叶一心期间,不轻易灌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即可,以利于引根深扎。
2、三叶期后干湿交替,促进禾苗分蘖早生快发。
3、当分蘖达到预订苗数(禾苗已封行),及时排水晒田,多次轻晒,控制无效分蘖。晒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宜)。晴天晒田7-10天。
4、晒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灌溉。圆杆后至抽穗前,浅水灌溉,如遇高温,深水灌溉护禾。
5、破口至齐穗期间,田间保水7-10天,保持水深6-10厘米。齐穗后,干湿交替,大穗型品种两次灌浆,切忌断水过早,影响结实率。一般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
四、病虫害防治
秧田及分蘖盛末期抓好“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防治,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破口期和齐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其他时期按《病虫情报》防治。
0551-65667688
0551-65667688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淮南北路与梅冲湖路交口东北侧
231131